匯報工作時,我們經常能聽到“下一步我們將……”“接下來計劃……”。然而,許多時候,這些下一步就像投入水中的石子,激起一陣漣漪后便再無聲息,成了名副其實的終止步,導致工作進度停滯不前,效果大打折扣。
這些下一步,不乏思考縝密 、舉措具體且有針對性的,但也有照搬照抄文件或個人臨時發揮,要么是重成績而輕問題,又或者是將問題甩給上級處理。這些精心規劃或倉促擬就的下一步,往往在匯報時言之鑿鑿,會后卻束之高閣,仿佛按下暫停鍵,變成紙上畫畫、墻上掛掛。
下一步淪為終止步,背后是多種因素交織的綜合癥。部分干部把匯報視為交差,重點在于讓上級聽見響聲,而非讓群眾見到實景,工作重心發生了偏離,滋生了形式主義;有的干部面對復雜棘手的深水區改革和矛盾束手無策,只是從文件、報告中搬來萬能模板,看似面面俱到,實則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有的單位缺乏一套清晰、剛性的抓落實閉環管理體系,下一步提出后,誰牽頭、何時完成、標準如何,常常模糊不清,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打破困局,需對癥下藥,讓每一個下一步都能落地生根。說了絕不等于做了,要建立建賬、督賬、銷賬的全流程管理機制,將匯報中的下一步轉化為具體的工作任務清單,明確責任主體、時間節點和預期成果,定期對賬,完成一項銷號一項,給下一步裝上“跟蹤器”。要扭轉“重唱功、輕做功”的評價傾向,鼓勵干部下沉基層,在現場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考核考評中,大幅提高工作落實成效和群眾滿意度的權重,讓那些能啃硬骨頭、善作善成的實干家得褒獎、受重用,讓“躺平式”“表演式”干部沒市場。同時,也要加強對干部的專業化能力培訓,克服本領恐慌,掌握新理念、新方法,真正提升謀劃發展、破解難題、服務群眾的能力,讓他們不僅敢說下一步,更懂得如何走好下一步,成為善抓落實的行家里手。
下一步不是句號,而是沖鋒號。它承載的是責任與承諾,考驗的是擔當與智慧,唯有以“釘釘子”精神,一錘接著一錘敲,才能確保每一項決策部署都從紙上落到地上,從計劃變為現實,真正推動事業發展邁上新臺階、展現新氣象。(張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