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烈士紀念日,都是一次家國記憶的喚醒,一次偉大精神的傳承。英烈精神如永不熄滅的火炬,指引億萬民眾砥礪前行。今天的中國,正行進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關鍵階段,沒有了槍林彈雨的考驗,卻面臨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改革深水區攻堅克難、奮力爭奪科技制高點、構建新發展格局等挑戰。面對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道路上的 “婁山關”“臘子口”,尤需從英烈身上汲取奮發的力量,從而鼓足我們頑強奮斗、艱苦奮斗、不懈奮斗的勇氣。
9月30日是國家設立的烈士紀念日。中華人民共和國76周年華誕之際,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同各界代表一起,在天安門廣場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以國之名緬懷英烈,是對近代以來為爭取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犧牲英烈的深情禮贊,是對中華民族精神根脈的守護與延續。
從人民英雄紀念碑前敬獻花籃,到各地紛紛開展公祭活動,再到紀念館里涌動的人群,在抗戰勝利80周年的特殊年份里,緬懷先烈、崇尚英雄的社會氛圍分外濃烈。這個從苦難中崛起的國家,從未忘記那些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身影,因為英烈的功勛彪炳史冊;這個正在走向復興的民族,從不缺乏那股為國為民甘獻此身的浩氣,因為英烈的精神永垂不朽。他們,用鮮血和生命為共和國奠基,以奉獻與犧牲為人民謀福祉,憑智慧和汗水創造了輝煌業績。國慶前夕的每一次追思,都深深表達了對先烈的銘記與敬仰,寄寓了讓英雄精神引領社會前行的深意。
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了修建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決定。2014年,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決定,將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規定每年9月30日國家舉行紀念烈士活動。12年來,每年這一天,習近平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出席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全國2000多個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舉辦烈士公祭儀式,各地人民群眾到烈士紀念設施獻花、緬懷英烈。人們在致敬英烈中傳承紅色基因,在撫今追昔中堅定前行意志,尊崇捍衛英烈的鮮明價值導向更加深入人心。
曾幾何時,歷史虛無主義錯誤思潮打著“還原歷史”“解密真相”的旗號,肆意解構歷史、戲謔崇高。污蔑攻擊“狼牙山五壯士”英雄事跡者有之,調侃邱少云烈士英勇事跡者有之,公然歪曲和嚴重貶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犧牲與歷史功績者有之……個別人以貶損英烈形象賺取關注,以戲說歷史博取眼球,侵蝕主流意識形態的歷史根基和理論依據,消解人們的共同理想信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和文化安全造成了嚴重危害。
奮斗犧牲不容調侃,英烈尊嚴不容惡搞。正是千萬英烈夯實了共和國的基座,正是無數英魂鑄就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豐碑,正是先烈們勇敢無私地獻出了寶貴生命,才有我們今天的太平日子。古往今來,無論東方還是西方,任何一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大國,無不是崇尚尊重先烈的國度。這種崇尚與尊重,根植于民族生生不息的歷史血脈,又為國家富強和民族進步提供不竭力量。我們看到,從設立烈士紀念日“立大德于社會”,到建立功勛榮譽表彰制度“揚大義于國家”,再到出臺《英雄烈士保護法》“施大信于天下”,一系列尊崇英烈的國家行動,搭建了烈士褒揚紀念的“四梁八柱”,有效捍衛了英烈權益與榮光,營造了尊崇英烈、褒揚英烈的良好社會氛圍。
以國之名褒揚紀念,是銘記更是弘揚。每一個烈士紀念日,都是一次家國記憶的喚醒,一次偉大精神的傳承。英烈精神如永不熄滅的火炬,指引億萬民眾砥礪前行。今天的中國,正行進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關鍵階段。沒有了槍林彈雨的考驗,卻面臨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改革深水區攻堅克難、奮力爭奪科技制高點、構建新發展格局等挑戰。此時,更需要將英烈精神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實際行動,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破解發展難題。面對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道路上的 “婁山關”“臘子口”,尤需從英烈身上汲取奮發的力量,從而鼓足我們頑強奮斗、艱苦奮斗、不懈奮斗的勇氣。
烈士紀念日,既是對歷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向著未來的堅定出發。讓英雄精神薪火相傳,我們一定能把復興偉業推向新高度,讓美好的夢想綻放在中國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