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民政事業發展成就。民政部副部長劉振國介紹說,截至2024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3.1億,占總人口的22%;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2億,占總人口的15.6%。
近年來,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政策體系不斷健全,老年人保障水平穩步提高,合法權益得到有力維護,積極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人口老齡化是我國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的基本國情。老年友好型社會的構建,離不開法治保障。
老年人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通過發揮老年人的專長和作用,更好保障老年人參與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是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要任務。支持老年人社會參與,推動實現老有所為,需要有完善的政策法律環境提供保障。
今年4月,民政部等19部門首次聯合發布《關于支持老年人社會參與 推動實現老有所為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29年,支持老年人社會參與的政策法律環境初步建成。為此,需要保障老年人知情權參與權等合法權利。在制定或修改法律、法規、規章和公共政策、無障礙環境建設等標準時,對于涉及老年人權益重大問題的,應當聽取老年人和老年人組織的意見。通過政務公開,讓老年人更大程度參與涉及老年人政策制定、執行和監督,提高政府涉老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服務管理的響應速度。
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還要進一步加大老年人權益保障力度。
近年來,我國老齡政策法規體系日趨完善,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受到嚴厲打擊和有效遏制,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也要看到,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涉老矛盾糾紛、侵權案件時有發生,個別地方和部門對老年人權益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老年人維權部門協同力度不夠,專業服務有待加強,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工作機制需要進一步健全完善。
對此,要落實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細化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同時,聚焦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突出問題,從預警防范、發現報告、化解處置等環節,推動建立健全老年人合法權益維護閉環工作機制,著力解決老年人權益保障突出問題。
在法治軌道上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實施的必然要求,讓廣大老年人既能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也能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蒲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