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碩果盈枝。走進巴林右旗的田野,只見翠綠的甜菜煥發勃勃生機,金黃的玉米搖曳生輝,圓潤的馬鈴薯似繁星鋪陳……作為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近年來,巴林右旗依托政策紅利與技術賦能,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持續優化種植結構,推動“土疙瘩”變成“金疙瘩”,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在巴彥琥碩鎮四家村,種植大戶龍艷濤仔細查看著甜菜長勢,他今年種植的2000畝甜菜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確保了植株茁壯生長。“年初我就簽了訂單,從種到收統一服務,農藥、化肥集中采購降了成本,無人機植保提高了效率?,F在甜菜糖分積累良好,預計畝產可達5.5噸,按照訂單保底價每噸580元計算,純收入有望突破百萬元。”龍艷濤笑著說。
據了解,巴彥琥碩鎮通過“政府+企業+農戶”模式整合零散地塊,與林西糖廠簽訂保底收購協議,同步推廣膜下滴灌、無人機飛防等技術,如今甜菜豐產“甜”了農民心。
與此同時,巴彥塔拉蘇木的近萬畝馬鈴薯也已進入采收期。在種植戶王金虎的田地里,大型收獲機駛過,一個個飽滿的馬鈴薯破土而出。“我今年種了300多畝土豆,平均畝產9000多斤,現在市場價每斤0.5元,去除成本后,畝均凈利潤可達1500元。”王金虎高興地算起增收賬,“多虧蘇木推廣的優良品種,不僅產量高,品質還好,收購商直接到地頭來拉貨。”
為助農增收,巴彥塔拉蘇木組織農技人員對播種、施肥、植保、收獲等各環節進行全流程跟進指導,并依托農牧業產業促進會積極協調馬鈴薯生產加工企業,讓農民“種得放心、賣得省心”,有效提升了馬鈴薯種植效益。
豐收的喜悅,源于堅實的產業支撐。巴林右旗聚焦種植鏈、科技鏈、增值鏈“三鏈”深度融合,扎實推動特色種植向規?;?、標準化、品牌化發展。同時,創新構建“政策性保險+市場化補充”風險保障模式,為農牧民抵御自然與市場風險撐起了堅實的“防護傘”,讓產業發展更有底氣、農民增收更有保障。
從甜菜到馬鈴薯,從訂單種植到品牌銷售,巴林右旗正以特色種植為支點,撬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繪就鄉村振興美好畫卷。(于紅璇 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