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法律的剛性約束、技術的精準賦能、機制的持續優化以及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守護,切實管好、用好醫保基金,讓醫保制度持續、穩定、公平地惠及每一位參保人,守護好千家萬戶的健康與希望。
一款藥品兩種價格,用醫保卡支付高于現金支付,這種定點藥店設置“陰陽價格”的行為將被嚴查——據10月12日《工人日報》報道,近日,國家醫保局印發通知,將加強對定點零售藥店藥品“陰陽價格”的監測處置。
所謂“陰陽價格”(歧視性價格),即完全相同的藥品銷售給醫保患者的價格高于非參保患者。通知指出,定點藥店通過向參保患者高價售藥牟利行為涉嫌價格欺詐,同時違背了定點藥店醫保服務協議中“不得對醫保參保人員實行不公平、歧視性價格”的管理要求,應予嚴肅核查處置。
可以說,設置“陰陽價格”不僅擾亂了藥品市場的秩序,也增加了基金支出,損害每一位守法繳費人的利益。嚴查這類行為不僅是對醫保公信力的有力維護,也是守護群眾“看病錢”“救命錢”的必要舉措。
近年來,隨著醫保制度的普及,醫保基金成為一些人眼中的“唐僧肉”,騙保手段日益隱蔽且多樣化。連日來,國家醫保局連續曝光了兩批個人騙取醫保基金典型案例,涉及倒賣醫保藥品、“回流藥”交易、冒名就醫、偽造票據、重復報銷等行為。這些行為不僅讓醫保基金“跑冒滴漏”,也讓真正需要幫助的患者可能失去應有的保障。
欺詐騙保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它直接損害了參保人的切身利益。醫保基金是全體參保人共同繳納的“互助金”,本應服務于全體參保人員,但欺詐騙保行為讓部分人通過不正當手段擠占了不屬于其的資源,損害了制度的公平性。同時,它削弱了醫保基金的可持續性。醫保基金的使用必須遵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則,但騙保行為導致基金浪費,增加了醫保制度的運行壓力。另外,它破壞了醫保制度的公信力。當參保人發現醫保基金被濫用,甚至自己也成為受害者時,對制度的信任會打折扣,這將對制度的長遠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類似欺詐騙保行為之所以屢禁不止,有諸多復雜原因,包括部分醫藥機構和參保人法律意識淡薄,對醫保基金的公共屬性認識不足,將醫保視為可以隨意利用的資源;騙保手段日益隱蔽化、團伙化,傳統的監管方式難以覆蓋所有風險點,等等。
醫保基金是群眾的“看病錢”“救命錢”,每一分都關乎民生福祉與醫保制度可持續發展。守好這筆錢不僅是對參保人權益的保護,更是對醫保制度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近年來,國家醫保局以“零容忍”態度,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打擊欺詐騙保行為。從持續推進飛行檢查,到利用大數據篩查異常數據,再到推廣藥品追溯碼,國家醫保局通過技術手段和制度創新,著力構建全流程、全領域的監管體系。僅今年上半年,全國就檢查了33.5萬家定點醫藥機構,追回醫保基金161.3億元。與此同時,醫保局還加強了與公安、法院等部門的協作,對欺詐騙保行為形成強大震懾力。
守護醫保基金的安全,需久久為功。要進一步完善醫保法律法規,加大對騙保行為的懲處力度;持續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縮短醫保基金結算周期,減少相關方的成本壓力;加強醫保政策宣傳,提升參保人的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鼓勵社會監督,完善舉報獎勵機制,讓每個人都成為醫保基金的守護者。
醫保基金關乎國計民生。對欺詐騙保行為“零容忍”,是政府的責任,也應是全社會的共識。通過法律的剛性約束、技術的精準賦能、機制的持續優化以及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守護,切實管好、用好醫保基金,讓醫保制度持續、穩定、公平地惠及每一位參保人,守護好千家萬戶的健康與希望。(張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