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神華康城社區,“暖城礦嫂”幫幫團以巾幗之姿扛起責任,將志愿精神融入社區肌理,既是居民的“暖心依靠”,更探索出基層治理與志愿服務融合的新路徑,為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注入“她力量”。

“暖城礦嫂”幫幫團的礦嫂們在礦嫂聊天室開展小組活動.
應需而生:9人小隊織密互助網
“暖城礦嫂”的誕生,源于對礦區需求的精準回應。最初9名礦嫂深知礦工艱辛,也清楚老人照料、兒童陪伴、矛盾調解等難題,懷揣“鄰里守望”初心自發組隊,把服務伸向社區急需關懷的角落。 她們風雨無阻為獨居老人送餐,放學后輔導留守兒童課業,周末帶頭整治社區衛生,耐心調解鄰里糾紛,始終活躍在服務“痛點”領域。為老人量血壓、陪孩子做手工、協調停車位……這些“接地氣”的小事,匯聚成互助暖流。截至目前,團隊累計開展活動200余次,惠及居民5000余人次,一張覆蓋礦區生活需求的“互助網”越織越密。

“暖城礦嫂”幫幫團的礦嫂跑團成立.
聚力成長:“滾雪球”激活全民參與
“暖城礦嫂”明白,社區治理需“眾人拾柴”。她們以“傳幫帶”為紐帶,從“小家”入手,帶動配偶參與礦區安全宣傳、社區秩序維護,引導子女加入“小小志愿者”隊伍,形成“志愿家庭”模式。同時,她們對接社區“五老”人員,邀請其開展政策宣講、紅色教育,借助“五老”威望與經驗化解糾紛。如今,團隊從9人發展為400余人的多元隊伍,含70余名“五老”志愿者、200余個家庭志愿者,實現“一人參與、全家響應”,讓“社區是我家”理念深入人心。

“暖城礦嫂”幫幫團的礦嫂為轄區雙職工子女伴學護學.
賦能共生:構建可持續公益生態
“暖城礦嫂”依托社區構建全鏈條志愿服務管理體系,按居民需求細分出節日關懷、助老護幼等7支特色服務隊,實現“專項需求有專人對接”,提升服務效率與質量。更重要的是,團隊注重“賦能成長”:開展育兒講座、家政培訓緩解家屬負擔,組織心理疏導提升女性韌性,還鼓勵受助者加入志愿隊伍,形成“受助—互助—助人”的良性循環,構建起可持續公益生態。

“暖城礦嫂”幫幫團的礦嫂走進轄區老人生活,系上圍裙、拿起鍋鏟,用心烹制飯菜,傳遞家一般的溫暖 。
品牌閃耀:打造治理“暖城樣本”
如今,“暖城礦嫂”已成為當地志愿服務的“金字招牌”:“護苗伴學”守護兒童成長,“膳達助老”溫暖獨居老人,她們走進福利院、深入礦區、搭建“鵲橋”,用真情延續“遠親不如近鄰”的美德,其事跡獲權威媒體報道,還先后斬獲康巴什區、鄂爾多斯市志愿服務重要榮譽。
從 9 人自發組隊到 400 余人同心同行,從守護“小家” 柴米油鹽到溫暖“大家”萬家燈火,“暖城礦嫂”的實踐,正是新時代“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理念在基層的生動落地。她們以女性特有的溫柔與堅韌,激活了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內生動力,為破解基層治理“力量弱、資源散、服務遠” 的難題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暖城樣本”。
當前,我國正加快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暖城礦嫂”的故事證明:基層治理的活力,藏在每一個普通人的擔當里;社會和諧的溫度,源于千萬個“小家”的善意匯聚。這支“她隊伍”用行動詮釋了“人民群眾是社會治理的主體”,未來也必將繼續以愛為帆、以行動為槳,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征程中,傳遞更多溫暖力量,書寫更多“小家”連“大家 的幸福篇章。(作者: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