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呼和浩特的文創冰箱貼憑借濃郁的地域特色與創意設計,成為全國游客追捧的“文旅新寵”。社交媒體上,游客曬出的博物館冰箱貼圖文刷屏不斷,線下場館與網紅街區的售賣點也客流如織。這枚小小的“文化載體”,不僅承載著游客的旅行記憶,更激活了呼和浩特文旅消費的新動能。
游客為“草原記憶”買單 冰箱貼成為出行驚喜
走進昭君博物院,文創售賣區的冰箱貼專柜前聚集著不少外地游客,挑選、詢問的聲音此起彼伏,兼具昭君文化元素與草原風情的冰箱貼成為眾人爭相挑選的“香餑餑”。

“和親銅像冰箱貼精心設計了多個款式,每一款都蘊含著獨特的意境,太喜歡這些設計了。我一直有收集冰箱貼的習慣,這次來內蒙古終于淘到了心頭好。”來自湖北的游客張女士手捧印著昭君和親紋樣的冰箱貼,笑著表示這些小小的紀念品讓她的呼和浩特之行更有意義,“回去貼在冰箱上,每次看到都能想起青城的風光。”
此外,昭君博物院文創店推出的燒賣冰箱貼,也讓呼和浩特這份熱氣騰騰的地道美食有了“便攜款”,成了游客離開時必帶的“味覺記憶載體”。燒賣冰箱貼還原度拉滿,金黃外皮褶皺分明,仿佛剛出蒸籠,帶著隱約的“煙火氣”。萌化版燒賣 IP 形象,圓滾滾的造型、俏皮的表情,將地域美食轉化為可愛潮玩,既適合收藏,也為家中增添一份青城獨有的活力。
對外地游客而言,這枚小小的冰箱貼不僅是文創產品,更是不用冷藏就能帶走的“青城味道”,是展示旅行故事的“視覺名片”,也是將呼和浩特的溫暖與鮮香留在日常生活中的特殊方式。
“線上種草 + 線下消費” 冰箱貼拓寬文旅傳播路徑
網絡熱度的持續攀升,使呼和浩特文創冰箱貼成為現象級文旅產品。在抖音、小紅書等平臺,“內蒙古博物院冰箱貼開箱”“呼市文創伴手禮推薦”等話題引發熱議,游客紛紛曬出從博物院館藏復刻到民俗創意的各款設計,配文“把草原帶回家”,吸引眾多網友留言“求攻略”“下次必買”。這種“線上種草+線下消費”的模式,推動冰箱貼從普通紀念品升級為城市文化傳播的“移動名片”。
作為文創核心陣地,內蒙古博物院與呼和浩特博物館的冰箱貼憑借精準的文化表達脫穎而出。

內蒙古博物院的冰箱貼以“文化深度+創意巧思”構建起豐富品類。文物復刻系列堪稱經典,將鷹頂金冠飾、北魏陶俑、鹿角金步搖等珍貴館藏按比例微縮,通過鋅合金鑄造與琺瑯填色工藝還原細節,讓游客得以“把博物館藏品帶回家”。民族風情系列同樣備受青睞,既有復刻清代鄂爾多斯貴族頭飾的華麗款式,鑲嵌仿真寶石與銀鏈流蘇,再現草原部族的華美風尚;也有融入馬頭琴、蒙古包等元素的創意款式,部分蒙古包造型還帶有可開啟的磁吸機關,兼具觀賞性與互動性。此外,蒙古包毛巾繡冰箱貼、流沙冰箱貼等設計獨特的產品也滿足了不同群體的收藏喜好,成為爆款單品。
呼和浩特博物館則依托館藏資源與城市記憶,打造出特色鮮明的冰箱貼矩陣。館藏瑰寶系列堪稱“文物迷你版”,銅掐絲花卉紋玻璃瓶、磚雕盤龍柱、花鳥紋套料瓶等款式,通過手繪雕花與鍍色工藝還原文物質感,與原作相似度極高。昭君文化系列融入歷史敘事,單于和親瓦當、和親銅像等造型,成為跨時空的文化見證。建筑主題的“一院六館”套盒更具巧思,其中豐州故城博物館的萬部華嚴經塔款以星空夜景為背景,是設計師多次采風后的創意結晶。此外,公主府博物館靜儀堂造型的粉色花卉款,因貼合景區春日盛景而深受親子游客喜愛。

除了博物館場景,網紅街區的文創店同樣貢獻著消費熱度。在大召九久街及周邊的“這是個文創店”“非遺微雕文創店”等場所,炫彩冰箱貼、櫸木鈴冰箱貼等產品與博物館款形成互補,其中純手工制作的燒賣冰箱貼單日銷售額可觀。從幾十元的亞克力款到百元左右的手工款,多層次的價格帶覆蓋了不同消費需求,推動文創消費從小眾收藏走向大眾選擇。
從“平面裝飾”到“立體互動” 冰箱貼解鎖多元體驗
隨著文創市場的迭代升級,冰箱貼的創意、材質與制作工藝正不斷突破傳統邊界。區別于以往常見的金屬、木質等單一品類,如今市場上的產品呈現出材質更豐富、形態更多元、體驗更鮮活的新趨勢:既有觸感柔軟的毛氈材質款,還原草原織物的溫暖質感;也有立體浮雕款,將蒙古包、馬頭琴等元素塑造成可觸摸的立體造型;更有融入燈光設計的款式,點亮后可模擬草原星空。此外,加入滑動、旋轉、開合等活動結構的產品,讓游客在指尖互動中獲得新鮮感。這些創意不僅豐富了產品內容,更讓冰箱貼從單純的“旅行紀念”升級為兼具觀賞性與趣味性的生活小物,顯著提升了游客的購買意愿和使用體驗。


主打互動體驗的《開門蒙古包》冰箱貼,則通過可開啟的“蒙古包門”制造驚喜——門后暗藏的草原風光圖案,讓顧客在開合之間重溫草原記憶。“開門見草原”的詩意設計使其成為爆款,首批產品短時間內幾近售罄,成功驗證了“情感共鳴+趣味互動”的創新邏輯。
“文化 + 商業”雙向賦能 冰箱貼引爆文旅消費
冰箱貼的走紅,本質是文化與商業的成功融合。
“現在文創冰箱貼特別受市民、游客歡迎,尤其是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銷量一路走高,很多熱門款式甚至出現短暫斷貨的情況。”《好運常轉》和《開門蒙古包》的設計團隊——內蒙古方知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設計主管王孝丹難掩欣喜,她表示,冰箱貼的熱銷并非偶然,而是消費者對“有溫度、有文化”文創產品的肯定。

“大家買的不只是一個裝飾,更是對草原文化的好奇與喜愛,是旅行記憶的具象化載體。”基于這一市場洞察,王孝丹明確了團隊未來的創作方向,以草原文化為基調,不局限于現有成功模式。
“我們會繼續深挖草原文化元素,比如,從傳統服飾紋樣、游牧生活場景里汲取靈感,同時結合當下流行的互動形式和實用功能,創作更多樣、更豐富的冰箱貼產品。”王孝丹舉例提到,未來可能會嘗試將草原四季風光與可變色材質結合,或把蒙古族諺語融入產品設計,讓每一枚冰箱貼既能承載文化,又能貼合現代生活需求,持續吸引市民、游客的目光。(李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