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經濟一直以來備受關注。2025年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足球世界杯賽事日前在大連舉行,來自五大洲、17個國家的16支男隊、8支女隊參賽。賽事執委會與多家戰略合作伙伴簽署合作協議,簽約企業涵蓋科技、金融、建設、食品、醫療等多個領域,體現出多元協同、全線護航的態勢。
體育產業如今成為經濟發展新亮點,為國民經濟增長和地方經濟轉型增添了新的動力。不久前,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十四五”以來,我國體育產業穩步發展,2023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已經達到了3.67萬億元,年均增速10.3%。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于釋放體育消費潛力 進一步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體育企業和體育賽事,體育產業發展水平大幅躍升,總規模超過7萬億元。一系列舉措,為體育經濟的蓬勃發展指明了方向。接下來,要多措并舉,努力撬動體育經濟新動能。
促進文體旅商融合發展,形成完整的消費鏈條。體育賽事正成為推動城市文體旅商融合的重要載體,文體旅商融合發展模式逐漸成為各地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提升地區品牌影響力的重要抓手。要以體育賽事為流量入口,以商業、文旅優惠活動為橋梁,深度融合文體旅商資源。各地應借體育賽事吸引外地游客,以豐富多元個性化的旅游產品、特色體驗及優惠活動,延長游客駐足時間,帶動周邊住宿、餐飲、購物、旅游、體育等多產業的協同發展,形成完整的消費鏈條,為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動能。
拓展贊助渠道,加大與賽事贊助商、運營商的合作力度。體育賽事贊助也是體育賽事經濟提升的重要一環。拓展更多的贊助渠道和合作形式,可為地方舉辦賽事提供更多的資金、技術保障。企業可通過體育贊助尤其是贊助重大知名賽事實現戰略目標,提升企業形象、擴大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擴展消費群體。賽事運營商要拓展體育經濟的內涵與外延,通過專業化、精細化的比拼,提高賽事組織運營水平,有效延伸產業鏈,提升賽事附加值。
撬動體育經濟新動能,同樣離不開金融活水源源不斷的支持。今年春季,中國人民銀行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深入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加快構建適應體育產業發展、多層次、廣覆蓋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豐富體育領域金融資源供給,提升金融支持體育產業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各地要進一步發揮金融在促進體育消費增長、強化體育基礎設施建設、促進體育制造業轉型升級等領域的重要作用。(溫濟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