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分鐘四曲連唱,三千學子歌飛揚,八十載光陰流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勢不可擋”。九三閱兵典禮的開場,天安門廣場上慷慨激昂、膾炙人口的歌聲,拉開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的序幕。
作為閱兵暖場的開場曲,《松花江上》瞬間奠定了整個儀式莊嚴厚重的氛圍。曲調如同緩緩流淌的江水,講述著日軍侵略東三省的苦難記憶。合唱不僅是一場音樂表演,更成為一場集體記憶的喚醒儀式,讓年輕一代在旋律中讀懂歷史,同前輩一起跨越時空感同身受。
歌曲《在太行山上》生動描繪了八路軍深入華北敵后,在太行山建立抗日根據地的英勇事跡。歌曲中的“千山萬壑,銅壁鐵墻”不僅描繪了太行山的險峻地形,也反映了抗日軍民堅定不屈的意志。這首歌,既是對抗戰先烈精神的致敬,也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引領和凝聚軍民力量的中流砥柱作用。
《保衛黃河》以磅礴的氣勢和鏗鏘的節奏,表達了中華兒女捍衛家園的決心。激昂的旋律,喊出了“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的時代強音,凝聚了全民族的力量,跨越地域界限,成為全民抗戰的精神旗幟。
最后奏響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將現場氣氛推向最高潮,歌曲中“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共產黨辛勞為民族”是對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戰、拯救民族的真實寫照。
四首曲目,從東北淪陷的“哀歌”到敵后抗爭的“戰歌”,再到全民族抗戰的“壯歌”和信仰凝聚的“贊歌”,組成一部凝聚歷史記憶的音樂史詩。它記錄了中華民族從苦難中覺醒,在抗爭中成長的歷程,印證了“中國共產黨是引領抗戰走向勝利的核心力量”的歷史必然。從熟悉的旋律中,我們不僅能感受到歷史的回響,更能觸摸到一個民族自強不息的靈魂密碼。
期待未來有更多類似的創作,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讓抗戰精神在新時代煥發更耀眼的光芒,讓中華文化的精髓在時代的潮流中不斷發揚光大。(高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