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5)總決賽在鄭州大學舉行。經過激烈角逐,內蒙古科技大學斬獲1項金獎、3項銀獎。其中,“稀金陶瓷——率先實現高溫合成稀土金屬陶瓷材料產業化”項目獲得金獎,是本屆大賽內蒙古自治區唯一的金獎項目,取得歷史性突破。“沙漠碳庫造夢A計劃——國際首創3D沙漠碳捕集與碳封存一體化治理新方案”“優牧智聯——全球奶牛精準養殖領航者”“視牧智測——牛體尺測量助力畜牧業發展新篇章”等3個項目獲得銀獎。
“稀金陶瓷——率先實現高溫合成稀土金屬陶瓷材料產業化”項目入選大賽優秀項目展暨資源對接會,是全區唯一參展項目。該項目聚焦耐磨材料應用研究,致力于解決盾構機傳統H13型及鑲嵌型刀圈強韌性難以協同的技術難題。項目采用摻雜稀土元素構筑顆粒核殼結構的方法,結合燃燒合成鑄滲技術制備工藝,解決了金屬陶瓷復合層組織均勻性差、陶瓷顆粒易聚集及形狀不規則等共性技術難題。據此研發的坦克履帶板、破碎機錘頭、吸鋁管、打殼錘頭、高爐開鐵口鉆頭、犁鏵等六類產品已成功在新疆、河南、河北等地獲得規模化應用。
“視牧智測——牛體尺測量助力畜牧業發展新篇章”項目聚焦傳統肉牛養殖痛點,致力于解決人工測量低效誤差大、交易信息不透明、育種篩選難的問題。項目采用雙目視覺融合技術,實現無接觸快速精準采集體高、胸圍等關鍵數據,將單頭牛測量耗時從數分鐘壓縮至數十秒,破解測量效率低、數據準確性差的難題,應用于活畜交易、育種、規模化養殖環節,已落地牧場測試并與企業合作,測量效率較人工提升超六成,獲農牧部門與合作方認可。
“沙漠碳庫造夢A計劃——國際首創3D沙漠碳捕集與碳封存一體化治理新方案”項目聚焦全球荒漠化生態治理難題,致力于解決傳統治沙方法中固沙難、保水難、促生難的技術瓶頸。項目創新研發“一菌雙酶法”,通過空氣-植物-土壤三維界面構建3D靶向固沙-保水-促生及碳捕集封存一體化方案,破解了沙區土壤穩定性差、水分流失快、植被存活率低的共性難題,為全球荒漠化防治提供了中國技術方案。
“優牧智聯——全球奶牛精準養殖領航者”項目聚焦傳統奶牛養殖痛點,致力于解決體尺測量難、異常行為發現不及時、飼喂成本高的問題。采用無接觸三維體尺測量、行為分析、采食測定三大核心技術,破解個體追溯難、健康監測效率低、良種篩選精準度不足的行業難題。應用于內蒙古呼倫貝爾、錫林郭勒盟等牧場,完成6000頭奶牛體征采集,成功篩選優質種牛,助力牧場降本增效,推動乳業精準養殖發展。
據介紹,本屆大賽共吸引全球161個國家和地區,5673所學校的619萬個項目,2443萬人次報名參賽。其中,內蒙古自治區共有54所高校的6.9萬個項目,27.54萬人次報名參加。經過校級初賽、自治區選拔賽,全區共推薦101個項目參與國賽網評,最終14個項目入圍現場賽。(李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