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二連浩特市烏蘭牧騎緊扣民族團結主線、深挖口岸風情,把草原的故事、國門的擔當揉進創作,潛心打磨浸潤真情的佳作,秉持“沾著泥土、連著民心”的堅守,在邊疆口岸交出了一份有溫度、有力量的亮眼文藝答卷。

烏蘭牧騎隊員現場演繹優秀節目
八月以來,二連浩特市烏蘭牧騎格外忙碌。隊員們用實際行動踐行“從人民中來 到人民中去”,把舞臺搭在群眾最需要的地方。他們的足跡,印在蘇木嘎查的泥路上,留在邊防哨卡的執勤點,也落在口岸企業作業區。12場主題演出如春風化雨,“同心北疆·照耀國門”專場,呼麥與民樂交織,唱出北疆兒女的家國情懷;“鄰里歡聚迎國慶”活動中各族群眾隨樂拍手,燈光下的笑容真摯綻放,這一刻,文藝成了最動人的“通用語言”。5000人次觀眾,有白發蒼蒼的蒙古族長者,有朝氣蓬勃的漢族學生,有堅守崗位的邊防戰士,也有忙碌的口岸一線工作者,每個人的笑容,都是對一場場“文化盛宴”最真摯的回應。

馬頭琴演奏《奔騰》
烏蘭牧騎隊員們把對民族團結的理解,揉進每一個音符、每一段舞步。為了讓《馬背情》更具感染力,編舞者聽牧民講草原上互幫互助的故事,使舞蹈里的每一個翻身、每一次托舉,都藏著同心同行的深意。為了《云錦謠》的服裝更貼合主題,隊員們將民族服飾元素融入裙擺,隨著舞者翩躚起舞,各民族共繪美好生活的畫卷在裙裾飛揚間徐徐展開。這份匠心終有回響,團隊一舉拿下自治區第十屆烏蘭牧騎藝術節團體金獎,《馬背情》《云錦謠》雙雙斬獲盟級創作與表演一等獎,《雁棲邊關》《游獵鷹魂》等作品也在各級賽事中載譽而歸。這些獎項不是簡單的榮譽,而是各族群眾對“團結”價值的高度認同,更是文藝力量潤物無聲凝聚思想共識的生動體現。

演出進工地
二連浩特市烏蘭牧騎扎根基層的腳步從未停歇,每年超100場次的演出宣傳服務,不僅把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填得滿滿當當,更像一根暖繩,把各族群眾的心越拉越近,情越連越緊。(牧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