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經濟發展的“先行官”,也是民生幸福的“連心橋”。

“十四五”期間,烏海市扎實推進交通強市建設,大力拓展對外通道,暢通內部循環,織就一張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市民出行效率不斷“刷新”,出行品質持續提升,貨物流動更加高效。交通大動脈的強勁搏動,支撐起烏海城市發展的堅實骨架,串聯起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打通“大動脈” 城市發展再升級
時間回溯到2023年12月6日,這一天至今仍讓許多烏海人記憶猶新。省道217線海勃灣繞城段三廠互通立交橋正式通車,標志著烏海城市交通樞紐能力邁上新臺階。這座氣勢恢宏的立交橋宛如一條紐帶,高效串聯城區外圍交通流,不僅有效分流過境車輛,更顯著緩解了主城區的交通擁堵壓力。

“我在烏達區住,在海勃灣區千里山鎮上班,現在從三廠互通立交橋這邊走,不用穿行市區,比之前省了20多分鐘。”市民王建軍告訴記者。

三廠互通立交位于海勃灣城區東南側。該互通立交新建橋梁10座,利用橋梁1座,共設11條匝道,總長9247.429米。三廠互通立交為變異苜蓿葉型復合式樞紐互通,承擔省道217線、鄉道Y004、省道318線之間的交通量,連接海勃灣區、烏達區、海南區、京藏高速海勃灣收費站、海拉路5個方向,是烏海市三區“人”字型快速通道路網格局的關鍵交叉點,進一步緩解進出海勃灣城區交通壓力,為三區往來機場提供便捷通道,提升行車舒適度和城市形象。

今年9月8日0時34分,伴隨著清脆的響鈴聲,K196次列車緩緩駛出烏海站,標志著烏海站站房和普速場等客運設施正式投入使用。

烏海站位于烏海市海勃灣區境內,坐落于烏海市客運樞紐站西北方,站房外形以“大漠綠洲,雄鷹騰飛”為設計理念,象征著烏海蓬勃發展的活力。

寬敞明亮的烏海站候車大廳,設有900多個座椅,其中78個帶有充電功能,72個為重點旅客座椅,方便旅客休息與充電。大廳還設有母嬰室、無障礙通道等便民設施,為特殊群體提供方便。

當前,包銀高鐵烏海南站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基本完工,包銀高鐵包惠段已進入運行試驗階段,全線開通運營指日可待,烏海即將迎來“高鐵時代”。屆時,烏海至銀川的通行時間將縮短至1小時以內,至呼和浩特僅需2個多小時,到北京也只需5個多小時。這將極大促進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在區域間流動,為烏海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
暢通“微循環” 群眾出行更便捷
如果說主干道是城市的“大動脈”,那么城市次干道和支路就是“毛細血管”。

在海勃灣區光明路(鳳凰嶺街—長青街)記者看到,這段曾經困擾群眾出行的“斷頭路”已全部貫通,向北可通往長青街,向南可通往鳳凰嶺街。“這段路雖然不長,但是以前道路坑坑洼洼,汽車行駛時十分顛簸,雨雪天氣更是泥濘難行。新修好的道路很好走,干凈、平坦,出行更方便了。”市民王玉博說。

道路建設前
海勃灣區光明路(鳳凰嶺街—長青街)道路改造工程全長約0.3公里、寬14米,建設內容包括給水、綠化管網、排水管網工程及路緣石等附屬設施,這條斷頭路的打通有效緩解周邊市政道路交通壓力,進一步暢通市政道路微循環,為周邊群眾提供出行便利。

道路建設后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十四五”期間,烏海市將打通“斷頭路”作為重要民生工程扎實推進,相繼對獅城大街、海北大街等道路進行提升改造,黃河街、光明路等道路也陸續建成通車。這些道路的貫通,如同為城市血脈“疏通經絡”,實現了區域路網的無縫銜接。

在暢通城市微循環的同時,烏海市綠色交通體系建設也成效顯著。2023年,烏海市成功獲評“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以此為契機,烏海市持續推進公交綠色升級,一批批新能源公交車陸續投入運營,成為城市中一道流動的風景線。這些車輛不僅節能環保,還配備了舒適的座椅、空調系統和USB充電接口等人性化設施,并進行了適老化低地板設計,方便老年人和殘疾人上下車,極大提升了乘客的出行體驗。

公交微循環線路正式上線運營,“520”“1314”“1976”“沙海觀瀾”等線路,承載著市民對城市的深厚情感與獨特認知。公交微循環線路精準對接了居民區、商業區、學校、醫院等人流密集、常規公交線路覆蓋不足的區域,與主要交通干線連接,讓市民在出行時能夠更加便捷地換乘常規公交線路,讓城市交通的“神經末梢”真正活絡起來。

特色交通賦能 產業民生雙贏
金秋時節,烏海葡萄進入豐收季。2023年9月,烏海創新開通“葡萄航班”,讓本地鮮食葡萄搭乘專機飛往全國各地,開創了農產品銷售新模式。“過去,我們的葡萄主要靠陸路運輸,最遠只能銷往周邊省市。現在通過‘葡萄航班’,葡萄48小時內直達全國主要城市。”種植戶楊明興奮地說,“這不僅保證了葡萄的新鮮度,銷量也比以前提高了不少。”

“葡萄航班”的開通,是烏海市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的重要舉措。這種“航空+農業”的新模式,既保障了果農收益,也滿足了消費者對高品質農產品的需求,為烏海特色農產品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工業運輸通道的升級同樣為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近年來,烏海市在BDO(1,4-丁二醇)產業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以往,這些產品主要依靠公路運輸,成本高且運力有限。

2024年11月8日凌晨2點40分,伴隨著一聲響亮的汽笛聲,一列滿載100個裝有BDO產品罐式集裝箱的貨運列車緩緩駛離烏海市,一路向南奔去,開往上海、浙江、廣東等地,標志著烏海市BDO產品鐵路運輸班列正式開通。不僅為企業降低了物流成本,而且運輸效率也大幅提高。

2024年,烏海市還開通了PTMEG產品鐵路運輸班列,進一步解決PTMEG產品運輸過程中公路短倒、罐箱箱源不足、裝卸效率低等問題。

一條條民生路,也是一本本致富經。近年來,烏海市大力推進農區公路建設,將一條條“致富路”修到農區居民家門口。交通建設催生的新變化俯拾皆是:農產品借便捷公路網快速直達市場,游客沿暢通道路探尋秀美景致……走進烏達區烏蘭淖爾鎮,一條條平坦、整潔的道路直通居民家門口。“現在我們都叫門前這條路為‘致富路’。”居住在烏蘭淖爾鎮澤園新村的居民郝四娃說。

“十四五”期間,烏海市累計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12.57億元,建成省道217線海勃灣繞城段、榮烏高速烏海段巴音陶亥互通至G244連接線工程等重點工程;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4條共96.1公里,完成投資6.8億元,其中建成旅游公路2條、資源路產業路、其他農村公路12條,有效服務鄉村振興和全域旅游發展。實施養護工程項目82個共265.8公里,路網技術狀況和通行能力顯著提升。購置新能源公交車120輛,全市已實現公交車輛100%新能源化。

通達則地盛,地盛則繁華。如今,烏海市交通運輸事業的蓬勃發展,不僅改變了市民的日常出行方式,更顯著提升了城市的綜合吸引力與競爭力,“高效的交通圈”正在日益成為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