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推進教育人才隊伍建設賦能高質量發展綜述
近日,由呼和浩特市教育局主辦的內蒙古自治區第二批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工作室授牌儀式舉行,黃詠梅、楊美蘭等六位名師名校(園)長工作室正式啟動,各工作室圍繞教育教學改革、學校管理創新與青年教師培養制定三年規劃,通過“專業引領—輻射帶動—集群發展”模式,發揮骨干人才的示范效應。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413個‘雙名+’研修共同體、379個‘名師+’研修共同體,組建34個‘名校(園)長+’研修共同體,形成‘集群式’成長生態。”呼和浩特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是學校發展的活力之源,更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內在動力。近年來,呼和浩特市堅持以教育高質量發展為統攬,加快推進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完善新時代基礎教育教研和教師發展體系,厚植人才引育沃土。
在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呼和浩特分校的高中英語課堂上,教師滿明月以課文《Life Behind the Lens》為基礎,將教材文本轉化為多維互動場景,帶領學生走進虛實融合的英語世界,有效激發了學生的英語實踐熱情。
滿明月畢業于墨爾本大學,2021年通過考試進入學校,成為該校英語學科的骨干力量。她帶著國際化視野回到家鄉,運用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讓呼和浩特的孩子們在課堂上觸及更廣闊的世界。“學校先進的辦學理念和豐富的教學資源是吸引我來此教書育人的主要原因,呼和浩特市出臺的優惠政策為我提供了更多發展機會和生活保障。我希望能在這個廣闊平臺上施展才華,助力學生成就精彩人生。”滿明月說。
一直以來,呼和浩特市教育系統始終堅持把人才工作擺在抓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位置。2024年,呼和浩特市累計招聘引進教師1387人,其中“雙一流”高校畢業生占比達到三分之一,建成并掛牌413個“雙名+”研修共同體。今年,計劃引進人才和公開招聘教師1702人,逐步優化教師隊伍結構。
人才要靠引進,更要靠培養。近年來,呼和浩特市大力實施教師專業發展規劃,持續強化培養培訓,構建服務型培訓體系,不斷提升教師的業務素質。6月3日至20日,首都師范大學教育學院與新城區教育局聯動,開展北京市卓越校長班及新城區中小學駐校研修調研活動。調研團隊走進市第二十一中學和新城區東門外小學、名都小學,深入了解各校辦學特色與育人模式,圍繞教學創新、師資建設等展開深度探討,挖掘學校管理與教學實踐中的亮點,為校長專業成長及學校優質發展賦能。
“自2024年1月新城區入選教育部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以來,北京市新時代名校長發展工程選派的40余名中小學校長及教師已走進新城區10所中小學開展深度研修,有效拓展了京蒙兩地教師的辦學視野和理念。”新城區教育局副局長白瑞鳳表示,“下一步,我們將持續開展駐校研修活動,組織各校校長和骨干教師赴北京的學校深入學習,切實提升校長和教師的教學水平。”
據悉,依托京蒙教育協作“三一三同”項目,呼和浩特建立了10個中小學“京蒙協作骨干教師工作室”,輻射帶動100名青年教師成長。同時,啟動了中小學“卓越教師、領航校長”培育項目,委托國家級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基地組織實施,項目搭建了以“名師、名校長+”領航研修共同體為代表的常態化交流平臺,形成“學—練—提”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
截至目前,呼和浩特教研員中高級教師比例已提升至65%,完成國家級、自治區級重大課題96個,教研工作切實走在了教學前面。通過全市“學科中心組”成員遴選工作,612名骨干教師組成了覆蓋各學段各學科的“學科中心組”團隊,其中義務教育(小學)259名、義務教育(初中)123名、高中121名、中等職業學校109名,有力助推教師專業化成長與學校教研水平提升。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完善符合教育行業特點的教師招聘制度,加大教育部公費師范畢業生引進力度,建立教育部‘優師計劃’專項招聘制度,打造教育系統人才引進品牌效應,引導不同類型的學生在不同的賽道發揮優勢,培養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優秀人才。”呼和浩特市教育局總督學張紅表示。
如今,呼和浩特正以更開放的姿態、更有力的舉措,持續鍛造高素質專業化教育人才隊伍,為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插上“人才翅膀”,向著“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目標穩步邁進。 (若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