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今年最后一處充電站正式通電投運,在市八屆人大五次會議上確定的2025年民生實事項目——“建設農村牧區充電基礎設施300槍”已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今年,全市農村牧區累計建成充電樁466槍,完成原定計劃的155%,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綠色新動能。
過去,農村牧區的新能源汽車車主常被“里程焦慮”所困擾。如今,這一狀況得到了根本性改善。新建的充電樁精準布局于旗縣主城區、鄉鎮蘇木、旅游景區和公路沿線等關鍵區域,其中旗縣主城區290槍、鄉鎮蘇木122槍、旅游景區32槍、公路沿線42槍,構建起了一個布局合理、使用便捷的充電服務網絡。
項目建成后,赤峰市迅速將工作重點轉向運營維護。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遵循“誰建設、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以保障充電設施持續穩定運行。同時,還將依據實際使用情況,在車流量較大的交通樞紐、公共停車場等區域繼續補充建設充電設施,進一步織密充電服務網絡。
據了解,2024—2025年,敖漢旗、喀喇沁旗成功入選全國縣域充電設施補短板試點縣,分別獲得國家最高4500萬元資金支持。
“預計至2027年,全旗公共充換電設施將覆蓋旗級客貨運站點、農村物流節點、農村客貨運場站、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公路沿線等場景,實現城區充電服務半徑小于3公里,農村充電服務半徑小于20公里,做到鄉鎮有充電站、大型行政村有充電樁,充分滿足本區域及來喀喇沁旗新能源汽車的充換電需求。”喀喇沁旗交通運輸局公路管護與運輸保障中心主任李健介紹。
在敖漢旗醫院南側的“光儲充放”一體化智慧微網站,一位新能源車主說:“我基本兩三天在國資集團的充電樁充電一次,比在家充電安全,花費也不多。”
從規劃藍圖變為現實,466槍充電樁不僅解決了農村牧區群眾的出行難題,更成為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促進綠色出行的重要基礎設施。這項民生工程的落地,標志著我市農村牧區正式邁入“滿電出行”新時代,為更多群眾選擇綠色出行方式提供了堅實保障。
“我們將繼續認真研究落實上級關于充電設施按需建設方面的政策,積極爭取充電設施建設項目,補齊農村牧區充電基礎設施短板,并結合地區特點和群眾綠色出行需求,科學規劃充電基礎設施布局,合理擺布建設場景,進一步織密充電服務網絡。”赤峰市公路管護與運輸保障中心副主任張績說。(陳羿如)